国内自拍偷拍视频_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色九九_免费在线成人_久久久久久一区_免费一及片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縣區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熱點專題 房產 娛樂 體育 健康
 焦作日報 新媒體矩陣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訂報服務 焦作市網絡辟謠平臺 
 網上投稿 焦作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娛樂頻道 > 娛樂新聞 > 正文

娛樂頻道

文藝之花在時代沃土中絢爛綻放
更新時間:2024/4/30 10:22:12    來源:新華社

  不同時代的文藝既有過往文脈的相續,又有全新敘事的彰顯。身處新時代新征程中的中國文藝,自然具有這個時代的鮮明印記、獨特內涵和表達方式。那么,新時代新征程中的中國文藝新在哪里?

  第一,從使命任務看,新在聚焦民族復興時代主題。

  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文藝作品始終“合為時而著”,生動反映時代變遷的脈動,記錄民族前進的足跡。當國家踏上新時代新征程,一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圖徐徐展開,中國的文藝家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聚焦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火熱實踐,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用優秀作品為民族復興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比如,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山海情》像是土里長出來一樣,散發著濃濃的泥土味,用藝術的形式記錄下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電影《北京好人》書寫城鄉社會醫療保障一體化戰略,《天上掉下個UFO》講述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這些影片將國家戰略跟人民福祉直接相連,生動詮釋中國夢的內涵。此外,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記錄下奮進中國的鮮活脈動:神舟飛船直叩蒼穹,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主通道已建成約80%,“流動中國”四通八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走過十年,絲路光華重耀世界……相關作品通過文字和光影,從不同視角描繪出時代變遷的萬千氣象。

  第二,從創作宗旨看,新在人民性原則更加突出。

  在封建社會,文藝主要為士大夫等統治階級服務。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藝事業開始走上與人民大眾相結合的道路。從此,人民性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文藝的重要特征。新時代的中國文藝,人民性原則更加突出。相關文藝作品不僅主動為人民鼓與呼,還觀察思考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特別是他們的新生活方式、新審美方式、新審美需求。比如,胡學文的《有生》、彭東明的《坪上村傳》、老藤的《銅行里》、李鐵的《錦繡》等小說,生動記錄了人民創造歷史的感人歷程;阿瑩的軍工題材長篇小說《長安》擺脫了過去同類題材的宏大敘事模式,從微觀視角表現共和國軍工人無私奉獻的形象;羅偉章的小說《隱秘史》《寂靜史》《聲音史》《誰在敲門》聚焦新時代鄉村振興,演奏出一曲曲講述老百姓故事的交響樂;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記錄下各行各業的普通人與各自故鄉發生的故事。上述文藝作品中的“普通人”是廣大中國人民的象征和代表,他們成為文藝作品的主角,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文藝的人民性原則,彰顯著“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這一新時代文藝的根本宗旨。

  第三,從創作觀念看,新在形成了系統融合思維。

  不同時代的文藝家創作思維不同。進入新時代,中國文藝家在創作思維上的一大特點是突出系統融合,既強調文藝生產內部各要素之間的互滲融合,又注重文藝與經濟社會的聯系,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在系統思維空間里貫注雄麗壯美的藝術想象力、作品表現力、邊界整合力,以融合創新、互滲創新、交叉創新推進新時代文藝創作。比如,2021年6月首演的舞蹈作品《融》在多種藝術門類跨界融合的基礎上,將繪畫、攝影、視頻、舞蹈、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熔為一爐,突破傳統的觀演關系,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沉浸式體驗;當代雜技劇《化·蝶》,以雜技、舞蹈、戲劇等多元藝術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用現代手法重塑經典;大型原創雜技劇《橋·家》通過“技”“劇”“舞”的跨界融合,回溯了南京長江大橋建造者的精神與生活片段,精彩演繹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在新時代,藝術思維方式的創新,讓那些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相及”,在貌似“四不像”中吸收新的元素,形成新的創造。

  第四,從表達方式看,新在作品向人性深處掘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關系發生了深刻變革。身處其中的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應發生著微妙變化。這就為文藝描寫生活之變、人性之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題材和難得機遇。進入新時代,廣大中國文藝工作者,用心刻畫鮮明、立體、飽滿的人物形象,用情摹寫可觸摸有張力的藝術細節,留下了大量具有審美和文獻雙重價值的文藝作品。比如,阿來的《云中記》用文學的方式回望汶川大地震,表達了人類看待災難的生命方式和美學態度,把災難書寫推向靈魂寄托和生命哲學的境界;電影《革命者》《懸崖之上》等除了表現革命者的大無畏精神,還改變了傳統革命英模人物形象的呈現方式,通過敘事手法的創新,讓革命者的形象更加貼近人性,更具親和力;石鐘山的長篇小說《問蒼茫大地》雖然具有諜戰小說的特點,但將重心放在人物命運的書寫上,呈現了人性與信仰之間的復雜關系。

  第五,從創作手段看,新在科技對文藝創作的介入越來越深。

  如同一枚硬幣兩面的科技與藝術,今天已攜手走進我們的生活,同時它們也在相互滲透、彼此影響。吸吮科技營養而形成的新文藝形式已破繭而出,以新奇、絕妙的表達方式催生出新的審美樣態。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既為文藝描寫現實生活提供了新素材,也催生出新的文學藝術創作群體——“文藝兩新”異軍突起。比如,人工智能已經介入藝術創作。2023年8月,國內首部人工智能題材舞劇《深AI你》亮相國家大劇院,該劇游走于科幻與真實、冰冷和溫暖之間,用藝術的方式搭建“人與AI”共生空間。此外,人工智能編曲配曲、人工智能演奏音樂、人工智能繪畫等也都在如火如荼地發展著。未來,人工智能劇本生成、人工智能戲劇導演、人工智能視頻生成,都將從“神話”變成現實。面對人工智能,有的文藝家排斥,有的文藝家恐懼,有的文藝家沮喪。在筆者看來,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家,我們對人工智能介入文藝創作應持擁抱而非回避、包容而非抵制、利用而非拒絕的態度,并且堅信人類的復雜情感和無窮想象力是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的。

  第六,從審美視角看,新在不斷發現現代文明之美。

  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以越來越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開啟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新征程。作為現代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新時代中國文藝,它的審美觸須和如椽巨筆不斷深入現代文明的內在結構和肌理之中,不斷發現現代文明之美,以形象之詞、詩意之韻、藝術之思探索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偉大變革,推出了與之相匹配的一系列優秀作品,從而形成文藝神思、結構、節奏、表達、意蘊獨具新時代特質的現代文明美學觀。比如,新時代的中國文藝家們對現代文明所引發的生活變化特別是國人生態文明意識的覺醒予以熱情關注,不僅反映“兩山”理論帶來的生態文明建設之巨變,而且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等的關系中去發掘和表現現代化進程中的深層次問題。劉醒龍的長篇散文《上上長江》、張中海的報告文學《黃河傳》和任林舉的報告文學《躬身》等將生態變遷與國計民生結合,從歷史上的生態破壞寫到現實中的綠水青山;何建明的《那山,那水》、古岳的《源啟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誕生記》深入生活現場,對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工程、重大事件作“時代報告”;遲子建的《候鳥的勇敢》以小說的方式凝練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思考;鄒瑾的長篇小說《地坤》將社會生態、自然生態與人的心態平衡等結合起來展開,提出每個人都應找到各自的“生態位”,彰顯了國人對生態環境的敬畏之心。

  第七,從文藝與經濟社會的關系看,新在文藝成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力量。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戰略上闡明文化建設與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建設的關聯性,確立了文化作為民族之魂的獨特地位。這既為新時代文藝的發展打開新的空間,也讓文藝成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力量。具體言之,文學、美術、書法、戲劇、曲藝、雜技、音樂、舞蹈、影視、民間文藝等已融入文化創意產業、工業設計、現代服務業、體育賽事、觀光農業、新型城鎮化、城市公共藝術等方方面面,生活美學化、美學生活化廣泛而深刻地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比如,隨著文旅融合的推進,全國各地涌現出大量實景演出等文旅演藝類作品,不僅豐富了演藝類藝術的品類和形式,也增加了就業,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此外,近些年全國各地還涌現出大量非遺小鎮,通過展示非遺美術、非遺舞蹈、非遺傳統工藝、非遺時裝秀等,為文旅新經濟發展注入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內涵,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和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第八,從文化交流角度看,新在文藝成為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的有力塑造者。

  隨著我國成功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國際社會迫切希望解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秘訣,也渴望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文藝作品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有效載體。新時代的中國文藝因“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而展現出新的時代特征——藝術思維的空間更加廣闊、話語體系的表達更加豐繁、審美價值的選擇更加多元,成為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的有力塑造者,在中外人民之間架起一座民心相通的橋梁。比如,電影《流浪地球》系列傳遞了中國人對人性和生命的理解,用中國式科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電視劇《三體》《和平之舟》等以新的類型敘事傳遞中國式情感、智慧和方案,彰顯人本思想、和平理念和民族信仰;《長津湖》《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影片在彰顯民族自信與國際視野的同時,也在對人類和平與英雄精神的守望中釋放信仰的力量;《共同命運》《長安·長安》《大漠駝鈴》《功夫瑜伽》《熊貓和小鼴鼠》《音樂家》等作品,呈現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成果,讓人看到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和平相處,也在潛移默化中向世界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第九,從文藝評論角度看,新在良好的文藝評論格局正在形成。

  創作和評論一直被喻為“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沒有評論的文藝世界缺乏理性之光照耀。新時代,我們不斷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文藝評論有了更多朝氣、銳氣、靈氣。具體而言,自2021年8月中央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的文藝評論事業蓬勃發展,各級文聯、作協和高校、媒體以及文藝評論“兩新”等主動進入新時代文藝現場,積極發揮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作用。各級文藝評論家協會的人才培訓及相關專項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培養了一大批文藝評論人才,推出了一大批文藝評論精品,良好的文藝評論生態和文藝評論格局正在形成。

  (作者:李明泉,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

文章編輯:趙銀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文藝之花在時代沃土中絢爛綻放
2024/4/30 10:22:12    來源:新華社

  不同時代的文藝既有過往文脈的相續,又有全新敘事的彰顯。身處新時代新征程中的中國文藝,自然具有這個時代的鮮明印記、獨特內涵和表達方式。那么,新時代新征程中的中國文藝新在哪里?

  第一,從使命任務看,新在聚焦民族復興時代主題。

  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文藝作品始終“合為時而著”,生動反映時代變遷的脈動,記錄民族前進的足跡。當國家踏上新時代新征程,一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圖徐徐展開,中國的文藝家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聚焦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火熱實踐,把文藝創造寫到民族復興的歷史上,用優秀作品為民族復興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比如,電視劇《江山如此多嬌》《山海情》像是土里長出來一樣,散發著濃濃的泥土味,用藝術的形式記錄下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電影《北京好人》書寫城鄉社會醫療保障一體化戰略,《天上掉下個UFO》講述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這些影片將國家戰略跟人民福祉直接相連,生動詮釋中國夢的內涵。此外,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記錄下奮進中國的鮮活脈動:神舟飛船直叩蒼穹,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主通道已建成約80%,“流動中國”四通八達;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走過十年,絲路光華重耀世界……相關作品通過文字和光影,從不同視角描繪出時代變遷的萬千氣象。

  第二,從創作宗旨看,新在人民性原則更加突出。

  在封建社會,文藝主要為士大夫等統治階級服務。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藝事業開始走上與人民大眾相結合的道路。從此,人民性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文藝的重要特征。新時代的中國文藝,人民性原則更加突出。相關文藝作品不僅主動為人民鼓與呼,還觀察思考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特別是他們的新生活方式、新審美方式、新審美需求。比如,胡學文的《有生》、彭東明的《坪上村傳》、老藤的《銅行里》、李鐵的《錦繡》等小說,生動記錄了人民創造歷史的感人歷程;阿瑩的軍工題材長篇小說《長安》擺脫了過去同類題材的宏大敘事模式,從微觀視角表現共和國軍工人無私奉獻的形象;羅偉章的小說《隱秘史》《寂靜史》《聲音史》《誰在敲門》聚焦新時代鄉村振興,演奏出一曲曲講述老百姓故事的交響樂;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記錄下各行各業的普通人與各自故鄉發生的故事。上述文藝作品中的“普通人”是廣大中國人民的象征和代表,他們成為文藝作品的主角,生動詮釋了新時代文藝的人民性原則,彰顯著“為人民書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這一新時代文藝的根本宗旨。

  第三,從創作觀念看,新在形成了系統融合思維。

  不同時代的文藝家創作思維不同。進入新時代,中國文藝家在創作思維上的一大特點是突出系統融合,既強調文藝生產內部各要素之間的互滲融合,又注重文藝與經濟社會的聯系,樹立大歷史觀、大時代觀,在系統思維空間里貫注雄麗壯美的藝術想象力、作品表現力、邊界整合力,以融合創新、互滲創新、交叉創新推進新時代文藝創作。比如,2021年6月首演的舞蹈作品《融》在多種藝術門類跨界融合的基礎上,將繪畫、攝影、視頻、舞蹈、裝置等多種藝術形式熔為一爐,突破傳統的觀演關系,為觀眾帶來全新的沉浸式體驗;當代雜技劇《化·蝶》,以雜技、舞蹈、戲劇等多元藝術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用現代手法重塑經典;大型原創雜技劇《橋·家》通過“技”“劇”“舞”的跨界融合,回溯了南京長江大橋建造者的精神與生活片段,精彩演繹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在新時代,藝術思維方式的創新,讓那些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相及”,在貌似“四不像”中吸收新的元素,形成新的創造。

  第四,從表達方式看,新在作品向人性深處掘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關系發生了深刻變革。身處其中的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相應發生著微妙變化。這就為文藝描寫生活之變、人性之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題材和難得機遇。進入新時代,廣大中國文藝工作者,用心刻畫鮮明、立體、飽滿的人物形象,用情摹寫可觸摸有張力的藝術細節,留下了大量具有審美和文獻雙重價值的文藝作品。比如,阿來的《云中記》用文學的方式回望汶川大地震,表達了人類看待災難的生命方式和美學態度,把災難書寫推向靈魂寄托和生命哲學的境界;電影《革命者》《懸崖之上》等除了表現革命者的大無畏精神,還改變了傳統革命英模人物形象的呈現方式,通過敘事手法的創新,讓革命者的形象更加貼近人性,更具親和力;石鐘山的長篇小說《問蒼茫大地》雖然具有諜戰小說的特點,但將重心放在人物命運的書寫上,呈現了人性與信仰之間的復雜關系。

  第五,從創作手段看,新在科技對文藝創作的介入越來越深。

  如同一枚硬幣兩面的科技與藝術,今天已攜手走進我們的生活,同時它們也在相互滲透、彼此影響。吸吮科技營養而形成的新文藝形式已破繭而出,以新奇、絕妙的表達方式催生出新的審美樣態。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既為文藝描寫現實生活提供了新素材,也催生出新的文學藝術創作群體——“文藝兩新”異軍突起。比如,人工智能已經介入藝術創作。2023年8月,國內首部人工智能題材舞劇《深AI你》亮相國家大劇院,該劇游走于科幻與真實、冰冷和溫暖之間,用藝術的方式搭建“人與AI”共生空間。此外,人工智能編曲配曲、人工智能演奏音樂、人工智能繪畫等也都在如火如荼地發展著。未來,人工智能劇本生成、人工智能戲劇導演、人工智能視頻生成,都將從“神話”變成現實。面對人工智能,有的文藝家排斥,有的文藝家恐懼,有的文藝家沮喪。在筆者看來,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家,我們對人工智能介入文藝創作應持擁抱而非回避、包容而非抵制、利用而非拒絕的態度,并且堅信人類的復雜情感和無窮想象力是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的。

  第六,從審美視角看,新在不斷發現現代文明之美。

  進入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以越來越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開啟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新征程。作為現代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新時代中國文藝,它的審美觸須和如椽巨筆不斷深入現代文明的內在結構和肌理之中,不斷發現現代文明之美,以形象之詞、詩意之韻、藝術之思探索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偉大變革,推出了與之相匹配的一系列優秀作品,從而形成文藝神思、結構、節奏、表達、意蘊獨具新時代特質的現代文明美學觀。比如,新時代的中國文藝家們對現代文明所引發的生活變化特別是國人生態文明意識的覺醒予以熱情關注,不僅反映“兩山”理論帶來的生態文明建設之巨變,而且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等的關系中去發掘和表現現代化進程中的深層次問題。劉醒龍的長篇散文《上上長江》、張中海的報告文學《黃河傳》和任林舉的報告文學《躬身》等將生態變遷與國計民生結合,從歷史上的生態破壞寫到現實中的綠水青山;何建明的《那山,那水》、古岳的《源啟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誕生記》深入生活現場,對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工程、重大事件作“時代報告”;遲子建的《候鳥的勇敢》以小說的方式凝練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思考;鄒瑾的長篇小說《地坤》將社會生態、自然生態與人的心態平衡等結合起來展開,提出每個人都應找到各自的“生態位”,彰顯了國人對生態環境的敬畏之心。

  第七,從文藝與經濟社會的關系看,新在文藝成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力量。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戰略上闡明文化建設與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建設的關聯性,確立了文化作為民族之魂的獨特地位。這既為新時代文藝的發展打開新的空間,也讓文藝成為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力量。具體言之,文學、美術、書法、戲劇、曲藝、雜技、音樂、舞蹈、影視、民間文藝等已融入文化創意產業、工業設計、現代服務業、體育賽事、觀光農業、新型城鎮化、城市公共藝術等方方面面,生活美學化、美學生活化廣泛而深刻地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比如,隨著文旅融合的推進,全國各地涌現出大量實景演出等文旅演藝類作品,不僅豐富了演藝類藝術的品類和形式,也增加了就業,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此外,近些年全國各地還涌現出大量非遺小鎮,通過展示非遺美術、非遺舞蹈、非遺傳統工藝、非遺時裝秀等,為文旅新經濟發展注入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內涵,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和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第八,從文化交流角度看,新在文藝成為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的有力塑造者。

  隨著我國成功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國際社會迫切希望解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秘訣,也渴望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文藝作品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有效載體。新時代的中國文藝因“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而展現出新的時代特征——藝術思維的空間更加廣闊、話語體系的表達更加豐繁、審美價值的選擇更加多元,成為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的有力塑造者,在中外人民之間架起一座民心相通的橋梁。比如,電影《流浪地球》系列傳遞了中國人對人性和生命的理解,用中國式科幻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電視劇《三體》《和平之舟》等以新的類型敘事傳遞中國式情感、智慧和方案,彰顯人本思想、和平理念和民族信仰;《長津湖》《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影片在彰顯民族自信與國際視野的同時,也在對人類和平與英雄精神的守望中釋放信仰的力量;《共同命運》《長安·長安》《大漠駝鈴》《功夫瑜伽》《熊貓和小鼴鼠》《音樂家》等作品,呈現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成果,讓人看到不同文明完全可以和平相處,也在潛移默化中向世界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第九,從文藝評論角度看,新在良好的文藝評論格局正在形成。

  創作和評論一直被喻為“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沒有評論的文藝世界缺乏理性之光照耀。新時代,我們不斷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文藝評論有了更多朝氣、銳氣、靈氣。具體而言,自2021年8月中央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文藝評論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的文藝評論事業蓬勃發展,各級文聯、作協和高校、媒體以及文藝評論“兩新”等主動進入新時代文藝現場,積極發揮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作用。各級文藝評論家協會的人才培訓及相關專項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培養了一大批文藝評論人才,推出了一大批文藝評論精品,良好的文藝評論生態和文藝評論格局正在形成。

  (作者:李明泉,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

文章編輯:趙銀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9一区二区 | 美女很黄很黄免费的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午夜视频在线在免费 | 国产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 | 日韩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综合在线 |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国产 | 欧美色另类 | 欧美亚洲免费 | 96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一区二av18款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章草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 av不卡毛片 | av电影在线网站 | 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1区在线观看 | 中国av免费在线观看 | 摸逼逼视频 | 免费观看一级 | 成人免费国产 | 在线播放免费播放av片 | 干一夜综合 | 黄色高清免费网站 | av在线1| 久久久在线免费观看 | 高清av在线| 九色p|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 久久99久久99免费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国产 |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 欧美一级片 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奇米99 | 欧美日韩1区2区3区 黄片毛片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