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宇通客車成為傳統制造企業升級樣本 河南日報/圖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韓玉
鄭州,手握“交通樞紐+千萬人口”的底牌,民營經濟貢獻了超過60%的GDP,但頭部企業缺少、創新濃度不足等問題亟待破解。
4月28日上午,鄭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指明了鄭州民營經濟發展的“進階”方向。而其競逐民營經濟強市目標背后,也是一場關乎城市發展勢能的突圍。
鄭州民企“三巨頭”現場發言
有何深意?
大會現場,三家企業被推至聚光燈下——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的代表圍繞鄭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話題依次發言。
作為鄭州本土成長起來的龍頭企業,宇通客車大中型客車國內市場份額超30%,全球市場份額超10%。此外,在新能源、無人駕駛等賽道,宇通客車加快布局,成為傳統制造企業升級樣本。
作為鄭州科技型企業的代表,目前,漢威科技已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氣體傳感器及儀表制造商、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也是國內首批、河南首家創業板上市企業,科技含量滿滿。
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業務覆蓋全國230余座城市,為全國超過7000萬用戶提供7×24小時即時生活服務,以其適應當下社會的靈活就業模式,撕開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口子。
三家分別來自制造、科技、服務等業態的企業,雖發展方向不同,卻擁有諸多的共同點,比如均為所在產業的龍頭企業,且含“新”量滿滿。
而這場“頭部企業閱兵式”背后,也暗含鄭州的清醒認知:民營經濟“進階”不能止步于“大”,更要瞄準“強”。
鄭州發力民營經濟離不開三層考量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民營經濟對于鄭州的重要性:2024年,鄭州市生產總值達到1.45萬億元,其中民營經濟貢獻了超過60%的GDP、77.6%的稅收、65.4%的進出口總值、64.3%的科技創新成果、93%的就業。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鄭州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
而此時發力民營經濟,業內人士認為,背后離不開三層考量。
首先,這是一場經濟突圍戰。
民企興則經濟興,民企強則經濟強。當杭州以36家中國民企500強企業托起民營經濟版圖時,鄭州正在面臨“高原缺峰”的尷尬:2024年鄭州市市場主體突破210萬戶,其中民營經濟占比超97.3%,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但頭部陣營成員不足,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只有4家鄭州企業,鄭州缺乏“現象級”創新企業。發力民營經濟,是鄭州打破“樞紐依賴”、培育新的內生增長極的“背水一戰”。
其次,這有利于鄭州搶抓機遇,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積極作為。
當前,河南省將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作為重要戰略任務。在此背景下,鄭州作為樞紐城市,可通過壯大民營經濟隊伍及對外合作充分釋放樞紐經濟潛能,推動交通網絡優勢向要素配置能力轉化,最終實現從基礎性物流通道向具有資源整合能力的要素配置中心轉型升級。
最后,這也是一場城市能級的終極較量。
民營經濟占比、上市公司數量、獨角獸企業規模……這些指標早已超越GDP本身,成為城市競爭力的“硬通貨”。鄭州若想躋身國家中心城市前列,民營經濟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將是重要一躍。
競逐民營經濟強市,鄭州“路線圖”出爐
“要加快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強市”,會議現場,鄭州市相關負責人的話擲地有聲。而會議現場印發的《鄭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也勾勒出鄭州民營經濟的進化圖譜:
——在增長邏輯方面,要從“堆數量”到“優結構”轉變。著力培育一批民營龍頭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產業“鏈主”企業,持續提升民營經濟主體發展質量,支持民營企業擴大投資、開拓市場,優化民營企業治理結構。
——在市場環境營造方面,持續優化市場準入環境,深入開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檢查,加大對限定交易、妨礙商品自由流通等違法行為的糾治力度,進一步強化信用建設,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
——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持續強化民營經濟資金、土地、人才、能源環境、數據要素等要素保障;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暢通政企溝通渠道。
——在提高民營企業科技“濃度”方面,加大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學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等向民營企業開放力度。支持民營企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開放式創新聯合體。支持民營龍頭企業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建設中試驗證平臺。
當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洪流穿過米字形高鐵網,鄭州這座曾以“樞紐+人口”定義優勢的城市,正在嘗試用一場“內部革命”,探索樞紐城市民營經濟的獨特進化路徑,破解“樞紐型城市”的新增長密碼。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宇通客車成為傳統制造企業升級樣本 河南日報/圖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韓玉
鄭州,手握“交通樞紐+千萬人口”的底牌,民營經濟貢獻了超過60%的GDP,但頭部企業缺少、創新濃度不足等問題亟待破解。
4月28日上午,鄭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指明了鄭州民營經濟發展的“進階”方向。而其競逐民營經濟強市目標背后,也是一場關乎城市發展勢能的突圍。
鄭州民企“三巨頭”現場發言
有何深意?
大會現場,三家企業被推至聚光燈下——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的代表圍繞鄭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話題依次發言。
作為鄭州本土成長起來的龍頭企業,宇通客車大中型客車國內市場份額超30%,全球市場份額超10%。此外,在新能源、無人駕駛等賽道,宇通客車加快布局,成為傳統制造企業升級樣本。
作為鄭州科技型企業的代表,目前,漢威科技已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氣體傳感器及儀表制造商、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也是國內首批、河南首家創業板上市企業,科技含量滿滿。
鄭州時空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業務覆蓋全國230余座城市,為全國超過7000萬用戶提供7×24小時即時生活服務,以其適應當下社會的靈活就業模式,撕開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口子。
三家分別來自制造、科技、服務等業態的企業,雖發展方向不同,卻擁有諸多的共同點,比如均為所在產業的龍頭企業,且含“新”量滿滿。
而這場“頭部企業閱兵式”背后,也暗含鄭州的清醒認知:民營經濟“進階”不能止步于“大”,更要瞄準“強”。
鄭州發力民營經濟離不開三層考量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民營經濟對于鄭州的重要性:2024年,鄭州市生產總值達到1.45萬億元,其中民營經濟貢獻了超過60%的GDP、77.6%的稅收、65.4%的進出口總值、64.3%的科技創新成果、93%的就業。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鄭州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
而此時發力民營經濟,業內人士認為,背后離不開三層考量。
首先,這是一場經濟突圍戰。
民企興則經濟興,民企強則經濟強。當杭州以36家中國民企500強企業托起民營經濟版圖時,鄭州正在面臨“高原缺峰”的尷尬:2024年鄭州市市場主體突破210萬戶,其中民營經濟占比超97.3%,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但頭部陣營成員不足,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只有4家鄭州企業,鄭州缺乏“現象級”創新企業。發力民營經濟,是鄭州打破“樞紐依賴”、培育新的內生增長極的“背水一戰”。
其次,這有利于鄭州搶抓機遇,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積極作為。
當前,河南省將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作為重要戰略任務。在此背景下,鄭州作為樞紐城市,可通過壯大民營經濟隊伍及對外合作充分釋放樞紐經濟潛能,推動交通網絡優勢向要素配置能力轉化,最終實現從基礎性物流通道向具有資源整合能力的要素配置中心轉型升級。
最后,這也是一場城市能級的終極較量。
民營經濟占比、上市公司數量、獨角獸企業規模……這些指標早已超越GDP本身,成為城市競爭力的“硬通貨”。鄭州若想躋身國家中心城市前列,民營經濟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將是重要一躍。
競逐民營經濟強市,鄭州“路線圖”出爐
“要加快建設新時代民營經濟強市”,會議現場,鄭州市相關負責人的話擲地有聲。而會議現場印發的《鄭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也勾勒出鄭州民營經濟的進化圖譜:
——在增長邏輯方面,要從“堆數量”到“優結構”轉變。著力培育一批民營龍頭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產業“鏈主”企業,持續提升民營經濟主體發展質量,支持民營企業擴大投資、開拓市場,優化民營企業治理結構。
——在市場環境營造方面,持續優化市場準入環境,深入開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檢查,加大對限定交易、妨礙商品自由流通等違法行為的糾治力度,進一步強化信用建設,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
——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持續強化民營經濟資金、土地、人才、能源環境、數據要素等要素保障;進一步規范涉企執法,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暢通政企溝通渠道。
——在提高民營企業科技“濃度”方面,加大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學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等向民營企業開放力度。支持民營企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開放式創新聯合體。支持民營龍頭企業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建設中試驗證平臺。
當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洪流穿過米字形高鐵網,鄭州這座曾以“樞紐+人口”定義優勢的城市,正在嘗試用一場“內部革命”,探索樞紐城市民營經濟的獨特進化路徑,破解“樞紐型城市”的新增長密碼。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