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2025年05月07日07:32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5月2日,洛陽市孟津區朝陽鎮魏坡·新序景區內,游客在拍照打卡。鄭占波 陳蓉 攝
□本報記者 王雪娜
5月的洛陽,牡丹余香未散,唐風宋韻更濃。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十三朝古都洛陽以沉浸式文旅的獨特魅力,持續書寫著傳統文化與現代體驗交融的華彩篇章。
5月5日,記者從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獲悉,“五一”假期,洛陽市共接待游客736.2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5.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6%和9.37%。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千年古都通過場景創新、業態融合、服務升級,為游客打造的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
實景穿越:千年歷史躍然眼前
“當九洲池畔的宮燈次第點亮,武則天乘鳳輦踏月而來,我仿佛觸摸到了盛唐的脈搏。”來自杭州的游客張女士在觀看《鳳舞神都》首演后感慨。
作為洛陽首部宮廷園林實景演藝,這場以武則天傳奇為藍本的大型演出,以九洲池遺址為舞臺,運用裸眼3D、全息投影等技術,讓歷史人物從典籍中“活”了過來。演出首日,《鳳舞神都》就吸引了5000多名游客身著漢服赴會,衣袂飄飄間,神都氣象撲面而來。
在隋唐洛陽城遺址,時空穿越的體驗更顯立體。應天門前的武皇登基大典氣勢恢宏,天堂、明堂間的霓裳羽衣舞翩若驚鴻,夜幕下的“神都蹦迪”則將電音與唐鼓巧妙融合。據統計,“五一”假期隋唐洛陽城日均上演國風演出超127場,沉浸式演藝讓遺址區變身“全天候劇場”。
場景煥新:山水之間別有洞天
當傳統文化遇見綠水青山,文旅體驗便有了詩意。
老君山巔,萬畝高山杜鵑與云海相映成趣,“仙山花海節”創新推出“尋仙打卡”路線;重渡溝景區則讓非遺技藝展示成為山水間的流動風景,游客既可駐足觀賞,更能親身體驗,將旅程定格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在洛寧嶕峣春溪露營基地,都市人找到了心靈歸處。帳篷點綴的草坪上,孩子們學習古法拓印,大人們體驗竹編工藝,夜晚圍著篝火聽非遺傳承人講述河洛故事。“親手磨制興華豆腐的那一刻,我忽然讀懂了什么是‘人間至味是清歡’。”鄭州游客李先生說。
“五一”假期,洛陽市鄉村旅游接待量持續攀升,山水田園正成為沉浸式體驗的新載體。
國風當潮:漢服經濟激活消費
洛邑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身著齊胸襦裙的姑娘們手持魚燈款款而行;龍門古街的茶肆里,頭戴幞頭的書生們對坐品茗論道。
這個假期,“全城漢服”的熱潮持續升溫。漢服妝造師小雨告訴記者:“從清晨5點開始就預約不斷,最忙時店里同時為8位客人做發型。”
洛邑古城、隋唐洛陽城、麗景門、龍門古街等漢服打卡景區日客流量突破萬人次,“著漢服、秀一把”已成一道亮麗風景線,帶動妝造、攝影、文創等周邊消費持續升溫。
在應天門遺址博物館,一場別開生面的《唐宮樂宴》將沉浸式體驗推向高潮。游客們身著考究唐裝,學習叉手禮、投壺戲,品嘗仿古茶點,最后在專業攝影師指導下完成打卡照。如今,漢服體驗已從拍照打卡升級為文化認知,形成了“穿漢服—學禮儀—品歷史”的完整體驗鏈。
跨界融合:文旅消費破圈生長
當榴蓮的異域芬芳飄進洛陽,“頂‘榴’出道潮聚洛陽”嘉年華正演繹著傳統與時尚的碰撞。城市陽臺變身東南亞風情市集,榴蓮品鑒、文創潮玩、非遺展演有機融合,5天吸引游客超15萬人次。
在魏坡·新序景區,咖啡拉花藝術遇上三彩釉畫,第二屆洛陽國際咖啡節創造出“左手拿鐵,右手唐三彩”的消費新場景,滿足品質化、時尚化、個性化消費新需求,吸引來大批年輕游客。
“乘高鐵而來,攜春色回家。”“冰心玉壺迎君來,玉笛春風別洛城。”……龍門高鐵站的暖心迎客詩句,在網絡平臺持續刷屏,收獲了清一色的暖心好評。
洛陽持續強化文旅服務保障,提升來洛旅客的歸屬感。這個“五一”假期,洛陽新建改建旅游公廁31座,增設第三衛生間47處,3397塊智慧導覽牌實現了“掃碼知洛陽”;鐵路部門加開36趟臨時列車,機場推出“行李管家”服務,從細節處提升游客的文旅體驗。
“洛陽正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深度轉型。”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振刊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沉浸式文旅體系建設,讓文化遺產可觀可感,讓山水資源可游可居,讓每位游客都能在洛陽找到心中的‘詩與遠方’。”
![]() |
![]() |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2025年05月07日07:32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5月2日,洛陽市孟津區朝陽鎮魏坡·新序景區內,游客在拍照打卡。鄭占波 陳蓉 攝
□本報記者 王雪娜
5月的洛陽,牡丹余香未散,唐風宋韻更濃。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十三朝古都洛陽以沉浸式文旅的獨特魅力,持續書寫著傳統文化與現代體驗交融的華彩篇章。
5月5日,記者從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獲悉,“五一”假期,洛陽市共接待游客736.2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5.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6%和9.37%。亮眼數據的背后,是千年古都通過場景創新、業態融合、服務升級,為游客打造的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
實景穿越:千年歷史躍然眼前
“當九洲池畔的宮燈次第點亮,武則天乘鳳輦踏月而來,我仿佛觸摸到了盛唐的脈搏。”來自杭州的游客張女士在觀看《鳳舞神都》首演后感慨。
作為洛陽首部宮廷園林實景演藝,這場以武則天傳奇為藍本的大型演出,以九洲池遺址為舞臺,運用裸眼3D、全息投影等技術,讓歷史人物從典籍中“活”了過來。演出首日,《鳳舞神都》就吸引了5000多名游客身著漢服赴會,衣袂飄飄間,神都氣象撲面而來。
在隋唐洛陽城遺址,時空穿越的體驗更顯立體。應天門前的武皇登基大典氣勢恢宏,天堂、明堂間的霓裳羽衣舞翩若驚鴻,夜幕下的“神都蹦迪”則將電音與唐鼓巧妙融合。據統計,“五一”假期隋唐洛陽城日均上演國風演出超127場,沉浸式演藝讓遺址區變身“全天候劇場”。
場景煥新:山水之間別有洞天
當傳統文化遇見綠水青山,文旅體驗便有了詩意。
老君山巔,萬畝高山杜鵑與云海相映成趣,“仙山花海節”創新推出“尋仙打卡”路線;重渡溝景區則讓非遺技藝展示成為山水間的流動風景,游客既可駐足觀賞,更能親身體驗,將旅程定格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在洛寧嶕峣春溪露營基地,都市人找到了心靈歸處。帳篷點綴的草坪上,孩子們學習古法拓印,大人們體驗竹編工藝,夜晚圍著篝火聽非遺傳承人講述河洛故事。“親手磨制興華豆腐的那一刻,我忽然讀懂了什么是‘人間至味是清歡’。”鄭州游客李先生說。
“五一”假期,洛陽市鄉村旅游接待量持續攀升,山水田園正成為沉浸式體驗的新載體。
國風當潮:漢服經濟激活消費
洛邑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身著齊胸襦裙的姑娘們手持魚燈款款而行;龍門古街的茶肆里,頭戴幞頭的書生們對坐品茗論道。
這個假期,“全城漢服”的熱潮持續升溫。漢服妝造師小雨告訴記者:“從清晨5點開始就預約不斷,最忙時店里同時為8位客人做發型。”
洛邑古城、隋唐洛陽城、麗景門、龍門古街等漢服打卡景區日客流量突破萬人次,“著漢服、秀一把”已成一道亮麗風景線,帶動妝造、攝影、文創等周邊消費持續升溫。
在應天門遺址博物館,一場別開生面的《唐宮樂宴》將沉浸式體驗推向高潮。游客們身著考究唐裝,學習叉手禮、投壺戲,品嘗仿古茶點,最后在專業攝影師指導下完成打卡照。如今,漢服體驗已從拍照打卡升級為文化認知,形成了“穿漢服—學禮儀—品歷史”的完整體驗鏈。
跨界融合:文旅消費破圈生長
當榴蓮的異域芬芳飄進洛陽,“頂‘榴’出道潮聚洛陽”嘉年華正演繹著傳統與時尚的碰撞。城市陽臺變身東南亞風情市集,榴蓮品鑒、文創潮玩、非遺展演有機融合,5天吸引游客超15萬人次。
在魏坡·新序景區,咖啡拉花藝術遇上三彩釉畫,第二屆洛陽國際咖啡節創造出“左手拿鐵,右手唐三彩”的消費新場景,滿足品質化、時尚化、個性化消費新需求,吸引來大批年輕游客。
“乘高鐵而來,攜春色回家。”“冰心玉壺迎君來,玉笛春風別洛城。”……龍門高鐵站的暖心迎客詩句,在網絡平臺持續刷屏,收獲了清一色的暖心好評。
洛陽持續強化文旅服務保障,提升來洛旅客的歸屬感。這個“五一”假期,洛陽新建改建旅游公廁31座,增設第三衛生間47處,3397塊智慧導覽牌實現了“掃碼知洛陽”;鐵路部門加開36趟臨時列車,機場推出“行李管家”服務,從細節處提升游客的文旅體驗。
“洛陽正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深度轉型。”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振刊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沉浸式文旅體系建設,讓文化遺產可觀可感,讓山水資源可游可居,讓每位游客都能在洛陽找到心中的‘詩與遠方’。”
![]() |
|
![]() |
焦作網免責聲明: | |||||||
|
|
|